可可·香奈儿说这句话时,或许没办法想象今天女孩穿着塑身包裹的瑜伽裤自信地走在大街时的样子。就像亨利·福特也曾经说过:“如果当初让我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然而100年后,何止是马,连燃油汽车还会不会在未来公路上奔驰,都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事物永远奔跑在一条单向街道上,消费品的日新月异尤甚。谁在主导当今服装界的风潮?市值接近400亿美金的lululemon或许最有话语权。
这家注重“触感科技”的后起之秀,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近30%的营收增长,以240亿的销售额成为了全球市值第二的运动服饰品牌。
自此,距离耐克“铁王座”最近的品牌,已不再是阿迪达斯,而变成了眼前的这位新对手lululemon。
lululemon的“成瘾者”们都有一种蜜汁自信:“我有时间运动,且看看我的身材。”瑜伽届的“爱马仕”,以及微型的欧米伽商标,似乎都在流露着这个年轻品牌的帝王气象。
如果你仔细查看lululemon的产品说明,就能看到其面料中所蕴含的那个叫“莱卡(LYCRA)”的纤维。也就是我们大家常常会在服装吊牌上看到的那个红色三角标志。这是它之所以能够把包裹性、弹性和舒适性做到如此极致的秘密。
这种人造弹力氨纶纤维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独家发明生产的,而这家世界500强最长寿的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的化工企业,从尼龙袜到防弹衣,从发动机罩到航天服,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穿着的进程,也极大的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体验。
而今,不只是莱卡,众多新材料并编织渗透到各大服装品牌。人造纤维或明或暗地在向天然纤维发起一场挑战,并顺带引发一场更大的时尚风暴。
两个世纪以前,英国兰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无意中一脚踢出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其以女儿名字命名的珍妮纺纱机不仅仅让纺织效率得到了飞跃,也让棉纱工艺在服装的应用得以爆发。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你的衣柜中慢慢的变多的衣服开始变得更耐洗、弹性十足,且色泽艳丽。真正全棉的衣服慢慢的变少,但你也并不介意。
如果仔仔细细地观察就会发现,球场上的耐克足球、篮球运动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聚氨酯薄膜,而不是厚重的皮革。“人造纤维更加轻盈,能够大大减少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奔跑阻力。”
在这场只见霓裳、不闻硝烟的战场上,以棉麻丝皮为主要成分天然纤维正在失去市场份额。
根据美国棉花公司的统计,1960年,棉服装和家纺织物占全部纺织品零售额的78%,但由于人造纤维的出现,至1975年该比例下降至34%。
是的,自人造纤维的出现,更为低廉的成本、更多的功能性,乃至不断革新的工艺,服装界正在被它“吞噬”。
“面料革新,不亚于一次产业革命。”身在厦门、从事17年服装经营的赵振已经意识到了水温的变化。
安踏,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市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零售服饰集团,今年直接跻身全球第三大的运动品牌集团。最新财报显示,在主品牌安踏和FILA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旗下主打高端功能性运动服饰品牌DESCENTE迪桑特和KOLON SPORTS科隆体育今年上半年累计收益同比增加近30%,成为新增长引擎。
备受追捧的不止大牌的功能性运动服饰,国内新兴服饰玩家也在逐年增加,且尤其受到资本青睐。
2022年,国内获得融资的主打功能性科技面料的服饰品牌多达20家。其中,蕉下、白小T、MAIA ACTIVE、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热、MOLY VIVI等品牌均获得了过亿元融资。
一组有关国内纺织服饰业的数据表示,国内服装行业的消费正在放缓,小于整体GDP的增速。而在大盘趋于冷静的情况下,主打科技面料、运动休闲的功能性服饰却自2015年开始逐年稳步增长。
lululemon和安踏们的出现不只改变着运动服饰的格局,甚至连快时尚都在被取代。
市值一度达到120亿元、拥有近万家实体店的拉夏贝尔在2020年相继传出被起诉、不动产被查封、一年换掉五位总裁等消息,几度被传濒临破产;美邦服饰今年3月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3年共亏损21亿,市值蒸发9成;曾在A股上市贵人鸟前几日传出创始人被强制执行9207万的消息……
这些落寞的景象跟前述中lululemon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也印证着,如今,服饰所谓的内核已经从时尚休闲、多元款式,变成了运动休闲、舒适健康。
诚如科技智造轻运动服饰品牌cocofit创始人袁炜所说,花了钱的人舒适性、功能性较为突出的运动服饰的追求,本质上是消费场景和消费的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表现。
传统男装品牌雅戈尔在去年发布了两大“黑科技”:“汉麻纺织材料技术”和“DP免熨”技术,并应用在集团旗下相对年轻化的品牌产品线上。同样推出弹力科技面料产品线的还有老牌男装柒牌和九牧王,前者推出了运动系列通勤西服,后者的四倍高弹易打理“小黑裤”已经是其天猫旗舰店的销量榜首。
不仅是亲肤、透气、速干、保暖、防水、防晒这些功能性和体感,更重要的是这是商业博弈的最新成果。
去年,优衣库的母公司讯销集团就凭借其强悍的“设计工作室”和“战略面料组”,在市值上完成了对老对手Zara母公司Inditex的超越,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时装品牌。
“你必须正视这场变革。就如同耐克创始人说过的生活是一场比赛。懦夫从未启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下我们继续前行。”赵振说道。
凭借国潮运动重返巅峰的老品牌波司登在它的登峰2.0系列羽绒服中,应用了“中国航空智能调温材料”。
但实际上,无论是让lululemon大火的莱卡,还是宇航服面料、乃至今天女性还在穿的尼龙袜,都源自那家举世闻名的美国化工巨头——杜邦。
这家建立于1802年、仅仅比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晚20年的隐形帝国,历经200年风雨,既能造,又能造核武器。
1938年10月27日,杜邦公司正式公开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了,并将其命名为尼龙(Nylon)。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另纺织品格局焕然一新。第二年,杜邦开始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引起抢购轰动。很多美国女性因买不到尼龙袜,只好用笔在腿上绘出纹路,以满足虚荣心。
“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是对尼龙这种合成纤维最高的赞誉。
莱卡( LYCRA)同样诞生于杜邦的子公司(英威达)。这是一种完全取代了弹力面料的新型材质,可以拉伸到其初始长度的四至七倍,但一旦张力解除,便会恢复到其初始长度。
1959年,莱卡开始量产,最初被应用在体操服、游泳衣这些具有特别的条件的服装中。由于超强的强力,曲线毕露,肢体伸展自如而毫无压迫感,随后则配合毛麻棉等天然纤维,在各种功能性服饰中抛头露面。而运用莱卡纤维的服装上都会挂有一个熟悉的三角标识吊牌。
功能性服饰的需求爆发带动了各种人造纤维的增长。氨纶纤维(既莱卡)无疑是诸多面料革新中最受益的那个。
发明莱卡的英威达也因此跻身世界500强行里。而放眼中国,氨纶市场上行,多家企业的利润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泰和新材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称,实现营业收入约44.04亿元,同比增加8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66亿元,同比增加270.45%。
化纤信息网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国内氨纶总产能约97万吨,同比增长约11%。国内氨纶需求量约74.5万吨,同比增长约11%,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年,氨纶行业常规品种价格会出现50%~70%左右的增长,行业负荷均值达到94%,处于2015年以来的高点。
同为氨纶板块的华峰化学、新乡化纤等多家上市公司2021年利润均出现较大涨幅。其中,涨幅最大的为新乡化纤,其在2021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4.13亿元,同比增长2366.64%。
“2021年氨纶产品价格大大上升主要原因是其产能上涨的速度低于终端突然上涨的需求速度,导致氨纶货源紧缺,拉低工厂库存,进一步驱动其价格持续上涨。”中研普华研究员王文丹指出。
来自有调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在其抽调的33份瑜伽类内衣中,几乎全线涵盖氨纶成分。
“莱卡和lululemon相辅相成。”一位广州的服装代工厂老板告诉亿邦,尽管很注重体感科技,但这些面料专利并非全部掌握在lululemon,而更多是来自于其核心面料供应商——儒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lululemon截至2021年的财报显示,其65家核心布料供应商,48%的面料来自中国台湾,19%来自中国大陆,11%来自斯里兰卡。
据爆料,在lululemon Leggings系列的生产中,儒鸿供应布料占比高达50%-70%;对运动内衣的布料供应也超50%。
儒鸿成立于1977年,主要提供垂直整合生产供应链,包括织布、染整、定型和成衣制造,除lululemon外,还向Nike、Under Armour、Adidas等品牌提供针织面料和成衣。
由于鸿儒能够给大家提供独一无二的面料、染色工艺,还可以迫使lululemon必须向其采购,哪怕鸿儒还在不断抬高价格。这也是儒鸿可以维持其足够稳定的毛利率(常年在26%-28%)和净利率(14%-15%)的重要砝码。
同样将手伸向lululemon钱袋的还有申洲国际。成立于 1990 年的申洲国际以为优衣库代工起家,同时也是耐克和阿迪达斯重要的供应商。
据华创证券报告,申洲国际计划与lululemon开展合作,预计今年开始放量,在柬埔寨、越南工厂制造订单。此外还将同美国潮牌 Champion、Polo Ralph Lauren 以及 ODM 电商网易严选等进行合作。
lululemon也在向尼龙 66 等高品质人造纤维伸出橄榄枝。这样,即可避免被莱卡弹性面料所绑架,也能在其延续 Luon、Luxtreme等系列新产品保持消费者的体感舒适。
目前,杜邦市值2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1亿),申洲国际市值1086亿港元(约合960亿人民币),儒鸿市值1231.91亿新台币(约合 283.3 亿元人民币)。远超于中国绝大多数服装品牌。
而lululemon市值386.49亿美元(约合2665亿人民币),则让品牌商们看到了服装突围的另一种可能。即新材料+功能性带来的全新体验。
而消费者的对服饰功能的新需求,不仅影响着品牌,也在向上改变着产业端,促使纺织业供应链端不断变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纺织行业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15.4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近10%。其中最高即为化学纤维制造业,R&D经费为169.3亿元。
袁炜表示,服饰面料上游供应链端的研发机制本质上和研发芯片相似,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因此,对于上游企业来说,准确洞察消费市场特别的重要,而洞察消费正是品牌端所体现的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前述获得融资的国内新兴运动科技服饰品牌中,超过80%企业会和供应商合作或自建实验室做品牌自有面料的开发。
不过有新锐服饰品牌创始人坦言,新品牌与供应链端的绑定相对有限,只有品牌需求量足够大,供应商才会考虑合作开发新面料,而且供应商与品牌合作研发的面料并不能归品牌所有。
主打通勤+轻运动场景的男裤品牌Unagi创始人向亿邦动力表示,大部分品牌都会自主研发面料并申请专利,即便实际上大部分不同名称、专利的面料本质上成分差异并不大。“拥有品牌专属的面料专利和科技本身也是一种很强的背书,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容易形成很强的记忆点。”
今年冲刺上市的蕉下,甚至凭借“防晒”功能服饰直接开辟了城市户外这一全新赛道。其防晒帽产品采取了自主研发的AirLoop、COOLKNIT、Tech-Knit和HEAT LOCK等面料,在轻薄透气的同时,还能具备凉感、防晒、弹力塑形或者保暖等功能性效果。也是在几款核心面料基础上,蕉下才逐渐衍生出防晒衣、瑜伽服、西裤、棉服、棒球帽等,从防晒品牌走向了户外、通勤等更多场景。
蕉下2021年的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品牌共拥有123项专利,且 72项专利正在申请。2021年蕉下年营收24亿元,毛利率高达59.1%,超过了同期lululemon 58.1%的毛利率。
而随着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深入, 品牌依靠大数据洞察需求也变得更快、更精准,并可以直接反馈到面料和产品研制端。例如,cocofit正在自主建立的人体数据模型,根据更多消费者数据一直在优化迭代,创造适配更多消费者身材的版型。
中国市场的潜力自然会激发激烈的竞争,但巨头并没抢占所有的市场空间。功能性运动服饰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在新品牌们看来,就是最大的机会。
“现在恰恰是新品牌最大有可能重新分得一块蛋糕的时候。”有新锐服饰品牌创始人坦言,如果跟传统大牌去争原有的市场,胜算极低,但新材料、核心面料的开发和应用方向,是当下必须抓住的机会。
他表示,人造纤维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功能方向其实非常多,而不同的方向是需要跟着不同人群场景来决定。“最好的应用创新就是品牌创造的东西刚好是消费的人最需要和最愿意为之买单的。”
创业者们深知,好的产品永远不只是功能性的堆砌,“这些功能如何和消费者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如何让我们消费者最终甚至感知不到用了特殊面料,只是觉得太好穿了,才是最终状态。”
然而, 诚如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所说,“所谓服饰业、零售业和纺织业的分界线正在消失,而诞生一个超越原有框架的‘新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