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互联网产生后,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与之相对的其他即被称作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难免不服气,凭什么我们传统行业就是苦累脏的代名词,跟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就高大上?
按照通常的归类,皮革行业也是传统行业,其一劳动密集型,从业人数众多;其二,制造加工为主,是苦活累活的主。
“皮”一般指的是生皮,就是把牛、羊宰了以后直接剥下来没有经过处理的叫皮。
当动物的皮子扒下来以后,通常并不直接用,人们要“鞣皮子”。生皮子被鞣过,才不会那么硬,当把生皮里面的那些肉蛋白都去掉了,此时的皮就变成了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渗透,互联网无孔不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传统行业已被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明显的边界日渐打破。
电发明后,电力是新兴行业,相对来说,其他的都是传统行业。一百多年后,电无处不在,成为了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发展的新趋势也如此,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关系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
因为有了互联网,只要手机上点一点,想买的商品很快送到家;因为有了互联网,生意不再只在线下,还有网上;因为有了互联网,皮革可以更快找到,以更优的价格成交。找皮网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存在,海量资源触手可及,具统计,找皮网最快用1分钟帮助用户找到想要的皮料。
所谓传统行业的说法,仅仅是个相对的概念。其实,怎么定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维,你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框架内吗?
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持续到2002年,这是一个“产品”相对短缺的年代,此时劳动力充沛又廉价、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人们的需求也很粗放。于是各种物质产品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然后去努力满足大家的需求。
因为社会需要产品去填充至各个角落,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就很重要,负责“生产”的就是各种工厂,负责“流通”的就是各种经销商、批发商、实体店、各种商家等等。
供不应求的状况决定了整个市场是“卖方市场”。此阶段财富的核心关键词是:差价。工厂赚取的是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差价,商家赚取的是产品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差价。当然,他们都大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维系了商业繁荣,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财富。
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在逐渐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此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依然没有变,但是“消费”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而此时中国商业地产经过30年的发展,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现在随便走在一条街道上,十家小店中起码有一半多写着“甩卖”、“清仓”,“全场特价”。于是,一大批单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差价的商家也顺其自然的被淘汰了。
由于电子商务不受现实空间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边际效应(即:产品销量越大成本越低),所以很适合“单品海量”的产品,网店们最喜欢的就是“爆款”产品,小米手机、褚橙等等也是当时成功的代表。
此时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于第三方平台主导着流量和排名,“卖方市场”迅速变了“第三方市场”。“谁主导市场,谁就在分钱”,这也是个铁律。所以,在电子商务时代,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最赚钱的是第三方平台。阿里巴巴的利润和市值一直在上涨,京东虽然在亏钱,但是市值巨大。
随着市场上的产品慢慢的变多,现在产品已然浮现“过剩”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件很可怕的事。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产品,都急于出手,反正你不卖有人卖,你不做有人做。
所以此阶段一定有很大传统工厂要倒闭,政府也在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但是大家别忽略了,此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升级。也就是说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以前人们的需求是如何更加快捷的找到产品,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如今产品已经足够丰富、足够多,而且都在打折促销。人们的需求升级成了怎么样找到“好产品”,或是说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这就是眼下的状态。
马云说:“如果说中国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财富。”的确,中国未来还有一波最大的红利: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第三方平台的特点是“强信息、弱关系”。比如淘宝、大众点评,都是在强调商品信息的正确性、公开性,但是平台上的消费者之间的联动比较小,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只能任由平台发号施令。哪个商品做活动了、哪个商品能上首页、哪个商品必须得下线,都是第三方平台说的算。
但是移动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弱信息,强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且彼此联动性很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大的来自于“分享”,而不是“告知”。